• 大事·汇丨大健康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京津冀三地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打破一地一域之限,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协同发展种下的“种子”正结出累累硕果。 静海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绘出发展格局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空间拓展的新画卷。 2024年,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合作示范区”)持续加快建设,围绕生命健康领域,引育更多创新人才,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从中关村(天津)医疗产业创新基地顺利落户到轻盈医疗项目花落静海,以合作示范区为核心成立创新基地,推进静海在医疗器械、生命健康、数字医疗等领域多元发展,为生机勃勃的团泊健康城带来更强大的动能。 谋定而动,合作示范区聚焦企业需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为投资者提供惠企政策,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产业扶持政策;从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融资支持等服务,到定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论坛、展览等活动,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持续
    2025-01-01
  • 新华社丨吞“废”吐“金” 追“新”逐“绿”——天津发展循环经济一线观察
    在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双港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辆辆垃圾车正在倾倒垃圾。“我们一天可以烧800多吨垃圾。”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双港项目副总经理刘学靖告诉记者,焚烧产生的废弃物炉渣经渣场处理后,还可与水泥搅拌,被制成水泥砖,实现循环利用。 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天津,每天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垃圾。通过焚烧既解决了垃圾填埋占用土地的问题,也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用电。天津一家家电拆解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冰箱拆解线拆解废旧冰箱。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天津是我国较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天津搭建起一系列发展平台,例如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交易制度体系。此外,2024年印发实施的《天津市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行动,包括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等。 截至目前,天津登记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的经营主体达3600余家,还有30多家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纳入工信部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天津不少企业突破“舒适区”,主动
    2025-01-01
  • 日本ESG协会常务副理事李金阳到园区就循环经济领域对接合作进行调研
    12月18日,子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赵爽同志,子牙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士林同志接待日本ESG协会常务副理事李金阳到子牙经开区进行座谈,就循环经济产业合作展开交流,子牙经开区投资促进促部负责同志参加。
    2024-12-18
  •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城市矿山”迸发绿色潜能
    新华社天津12月10日电(记者杨文、白佳丽)一辆报废汽车,回收利用能挖掘出多少价值?在天津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一辆辆报废车辆整齐排列,车间内拆解设备满负荷运转。变速器、发动机、轮毂、车灯等汽车零件正被工人一一细心拆解、堆放。车辆钢材料经破碎后送至钢厂再利用;旧车身进入智能化流水线,15分钟后被粉碎,残渣自动分类回收铜、铝、塑料等材料;旧轮胎则送至其他企业,用于生产橡胶颗粒……这家企业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产业,报废汽车业务为下游企业提供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保障。这是位于天津市静海区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该公司总经理张桂钰告诉记者,一辆车辆废钢铁就能回收0.7吨,发动机经精细化拆解,可用来回收的物料就有近50种。“每天可回收100多辆报废车,当天就能全部拆解完毕。”他说。 “根据估算,一辆报废的小型汽车精细化拆解后,可分解出约36千克橡胶、70千克塑料、740千克废铁、100千克铝。”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告诉记者,有效回收、循环利用报废汽车等资源,相当于开启“第二矿山”,可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减轻矿产资
    2024-12-12
  • “发挥静海产业特色优势 加快新质生产力增量项目引育” 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主题新闻发布会
    11月22日,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挥静海产业特色优势 加快新质生产力增量项目引育”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副区长杨晨光做主题发布。区投资促进局、子牙经开区、合作示范区、高新产业园负责同志围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这为静海贯彻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聚焦“三新”、抓实“三量”,加速构建以新材料、轻工、大健康、循环经济等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静海,拥有中国焊管产业基地、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等“国字号”产业集群的“硬实肌底”,更有团泊健康城、城市矿山等新兴产业的“崭新朝气”。产业精准靶向,新质生产力项目招商成效充分彰显。今年以来,静海立足资源禀赋,把产业链招商作为核心抓手,围绕全区主导产业链绘制“招商图谱”,精准攻坚突破。持续发挥友发集团、爱玛车业、赛德生物、格林美等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带动优势,以“链”强“产”,针对新材料、轻工、大健康以及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战新”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静海到位产业项目240个,其中“战新”项目占比达35.8%。在新签约
    2024-11-25
  • 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区2024年10项民心工程实施情况
    11月12日,静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区2024年10项民心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集中视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恩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文智、潘玉新、徐宗佩参加。副区长白冰冰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视察人员先后察看了朝阳街道物资新村小区供电保障工程、第十四小学(静海区实验小学瑞和道学校)、良王庄泵站建设情况和协和园展示中心,并试乘了津静市域(郊)铁路,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工程进度和存在问题,委员们现场点评并提出意见建议。视察组对今年以来民心工程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区政府及各承办单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注重恪守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广大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温暖。强调要持续加大推动力度,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期盼的项目落地见效。要统筹兼顾、提前谋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精心谋划好2025年度民心工程候选项目,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区政府表示,将认真落实区人大常
    2024-11-14
  • 静海区召开今冬明春火灾防控暨消防宣传月动员部署会议
    11月9日,静海区召开2024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暨消防宣传月动员部署会。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宇娜出席并讲话,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领导出席并致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平,区人大副主任潘玉新,区政协副主席周晋民和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应急管理局、公安静海分局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园区分管负责同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负责人及消防指战员代表、大学生代表参加。 会议宣布了静海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控制室比武竞赛优胜单位,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二届“十佳消防卫士”“十佳政府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的通报》,并为十佳消防卫士、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代表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控制室比武竞赛优胜单位代表颁奖。对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区领导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市消防救援总队多年来对静海区消防工作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就全面做好火灾防控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以“责任意识”抓消防,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坚定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把消防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确保标本兼治。要以“问题导向”抓消防,找准短板、对症下药,深入分析研判冬春消防安全
    2024-11-12
  • 庆阳市镇原县党政代表团到静海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 深化交融交往 共谋共促高质量发展
    10月29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罗睿率党政代表团一行到静海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静海区委书记殷学武出席见面会并讲话,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国刚,镇原县委副书记李存等出席。 殷学武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镇原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静海镇原两区县坚定扛牢东西部协作重大政治责任,坚持高位推动、密切协作,守望相助、互促共进,两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两省市工作要求,在已有基础上持续加力,进一步深化交流交往交融,做实产业合作、做大就业和消费合作、做好教育和人才合作,携手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座谈会上,罗睿对静海区多年以来给予镇原县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指出,静海区帮扶镇原县以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静海区的政治站位、格局担当及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镇原县将认真对标学习静海先进的发展思路和干事创业的优良作风,用好协作资金,抓好协作项目,做好协作保障,进一步提升协作质效。同时,衷心希望两地立足各自优势,在产业、市场、人才、就业等方面寻找更多契合点
    2024-11-01
  • 静海区举办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10月29日,静海区举办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挖掘改革攻坚有效举措,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互比互看,以教育之为夯实教育强国之基,加快推进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出席现场活动,副区长白冰冰致辞,市教委、市体育局、市教科院、市教育学会和各区人民政府、各区教育局、各区体育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各区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代表参加。 区领导在致辞中,代表静海区委、区政府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静海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感谢。表示,天津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在静海举办,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静海区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分享机会,为各区加强相互学习、探索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新模式、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静海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
    2024-10-29
  • 静海区召开采暖季供热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10月26日,静海区召开2024—2025采暖季供热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区长曲海富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宇娜出席,各相关区级部门、各乡镇园区负责同志及全区供热、燃气企业负责人参加。 会议传达了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供热工作有关要求。全面复盘了2023—2024采暖期工作情况,深刻剖析了存在问题,并就做好今冬明春采暖期工作从抓实供热启动前各项准备、确保供热工作有序启动、做好稳定供热保障措施、强化供热工单处理、增强供热问题靠前服务意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运行实时调度、推进设施设备更新改造7方面进行了广泛动员和部署。同时,对督导检查、群众诉求办理、问题处置等方面做了重点要求。 会议强调,要成立区级供热保障专班,各有关单位切实把供热工作当成今冬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并对信访、故障等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供热专报”定期通报。要成立区级督导检查组深入供热站点,对各阶段重点工作开展全面督导检查。要强化靠前服务,落实“访民问暖”“一站一人”“供热管家”等服务制度,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到位,切实提升群众满意率。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完善应急
    2024-10-29
  • 第二届天津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10月24日,由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天津市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天津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静海区人民政府支持的第二届天津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萨马兰奇纪念馆成功举行。国家督学、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原司长蒋志学,天津市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薛辉,静海区副区长白冰冰,天津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欣等领导出席大赛开幕式。体育产业知名专家、天津市体育企业代表、媒体记者及参赛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大赛旨在深入挖掘和推介全市体育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意,推动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新动能,引领和推动全市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赛设置了体育制造业创新、体育服务业创新和体育产业初创企业三个赛道,参赛主体既有体育企业,也有高校团队,参赛项目涵盖群众健身、体育竞技、户外运动、体旅融合、体教融合等领域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共20个参赛项目入围路演答辩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和三等奖10个。薛辉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
    2024-10-26
  • 静海区召开2024年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10月23日, 静海区召开2024年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区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副区长杨晨光出席并讲话。区打击走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各乡镇、街道、园区负责同志参加。 会上,区打私办负责同志总结了今年以来全区打击走私工作开展情况并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静海海关、烟草专卖局、公安静海分局分别作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行动,强化重点领域环节监管执法协作,始终保持打击走私综合治理的高压态势。各成员单位要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加强执法协作配合,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力争综合治理效能最大化。要进一步强化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合一”,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要环节的检查摸排,掌握情况底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发现案件线索,严查各领域各环节违法行为。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全面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旅行社等活动,实现反走私宣传全覆盖,形成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全民参与反走私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营造公平公开、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10-25
  • 津云丨王宇娜: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这家新组建的中央企业将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承担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的重要任务。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可使区域废弃物实现精细管理、有效回收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静海区将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能级的换新和绿色效能的提升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静海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宇娜介绍,静海区将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做大做优做强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记者了解到,静海区拥有全国第一家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开区――子牙经开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形成废旧机电、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废旧动力电池四个再生资源产业链条。经过多年发展,该区形成了拆解能力强、循环利用率高、网点覆盖广、实现线上回收等特色优势。“静海区要全面对接好循环经济的各方面资源要素,发挥龙头企业吸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废旧机电、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废旧动力电池四条产业链,不断释放绿色效能,提升废弃物资资源化利用水平。”王宇娜
    2024-10-25
  • 第二次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静海举行
    10月18日,2024年第二次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静海举行。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河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协同办常务副主任贾乐堂,河北省发改委副厅级干部刘维友,唐山市副市长、芦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涛,静海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国刚,宁河区副区长刘桓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天津市发改委副局级干部、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白向东主持座谈会。 会议审议通过了“静青”“宁芦汉”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协同发展重点事项清单(2024—2025),举行了深化“宁芦汉”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两个毗邻地区有关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静青”“宁芦汉”合作情况以及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和协同发展重点事项清单(2024—2025)有关情况。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共同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各有关方要共同努力,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旅游
    2024-10-22